首页

贞操奴

时间:2025-05-28 23:29:30 作者:吉隆坡三场峰会上的“多边合作之声” 浏览量:99716

  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国家账本”随之出炉。未来几天,这份“国家账本”将在人代会上接受代表们的审查。

  “国家账本”,即“关于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也被简称为“预算报告”。与政府工作报告一样,预算报告也是每年两会的“重头戏”——财政资金的投向与使用,反映着政府新一年的政策重点与施力方向。

  汇总中央和地方预算,2024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223950亿元,增长3.3%。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85490亿元,增长4%。赤字率按3%安排,全国财政赤字40600亿元,比上年增加1800亿元。

  收入规模增加、支出规模扩大、赤字率保持稳定,同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预算报告中的这些安排,回应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的要求。

  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规模继续超过10万亿元

  2024年,中央本级支出安排41520亿元,增长8.6%,连续第三年保持增长。这部分资金将重点保障国防武警支出、科技教育支出、中央储备支出、国债发行付息支出等。其中,外交支出607.83亿元,增长6.6%;国防支出16655.4亿元,增长7.2%。

  扣除重点保障的支出后,其余的为中央部门支出。今年中央部门支出微增0.3%,涨幅比去年减少0.5个百分点。这也是该项数据连续第二年为“正”。2022年,中央部门支出预算为下降2.1%,去年“回正”,为0.8%。

  记者注意到,报告提出,各地区各部门要专门制定过紧日子相关办法,在合理保障部门履职支出的基础上,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强化“三公”经费管理,继续压缩论坛、展会等活动,从紧安排非刚性、非重点项目支出,腾出更多财政资源用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增进民生福祉。

  在中央部门支出总体平稳的基础上,今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保持一定规模,安排102037亿元,剔除上年和今年一次性因素后同口径增长4.1%。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规模继续超过10万亿元。

  在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保持一定规模基础上,报告提到,地方要统筹上级转移支付和自有财力,优先使用稳定可靠的经常性财力安排“三保”支出。“三保”支出预算未足额安排前,不得安排其他支出预算。

  赤字率下降、专项债微增

  不代表积极财政政策力度减弱

  赤字率是一个国家财政政策积极程度的关键指标。今年赤字率按3%安排,全国财政赤字40600亿元,比上年增加1800亿元。

  新冠疫情之前,中国财政赤字率最高曾到3%,但并未突破。面对疫情冲击,为了稳经济,财政扩张力度加大,赤字率在2020年(3.7%)和2021年(3.2%)均超过3%。随着经济稳步复苏,兼顾财政可持续性,2022年财政赤字率降至2.8%,2023年初预算按照3%来安排。

  直至去年第四季度,为了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弥补防灾减灾救灾短板,中国于年中调整中央预算,扩大赤字规模,增发1万亿元国债,调整后赤字率达到3.8%,创下历史新高。

  因此,两会前外界普遍认为,今年财政赤字率将超过3%。而根据3月5日提请审查的预算报告,今年财政赤字率并未突破“3%”红线,同时与去年预算调整后的赤字率3.8%相比也有明显下降。

  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国务院研究室主任黄守宏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财政赤字率需要放在财政总盘子里看,不能因为赤字率比去年调整预算数降低,就认为积极财政政策力度减弱。考虑地方政府专项债等其他政策工具,今年财政政策总体来说是适度加力。

  黄守宏提到的地方政府专项债等其他政策工具是如何安排的?

  根据报告,今年适度增加了专项债规模,新增专项债务限额39000亿元,比上年增加1000亿元。在专项债的使用上,将支持地方加大重点领域补短板力度。同时,发行10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不计入赤字,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

  对于今年赤字率和专项债安排的考虑,报告的“总体要求”部分提到,今年要稳妥安排财政赤字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持续发挥2023年增发国债资金作用,加大财政资金统筹力度,保持必要的支出强度,集中力量办大事,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

  坚决防止一边化债、一边新增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超40万亿元,仍在限额内

  今年全国财政赤字40600亿元,比上年增加1800亿元。记者注意到,虽然财政赤字规模有所扩大,但是从构成看,新增加的1800亿元均为中央赤字,地方财政赤字7200亿元,规模并未增加。地方财政赤字已经连续三年保持在7200亿元规模,没有增加。

  近两年,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问题受到关注。到2023年末,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407372.93亿元,仍然控制在全国人大批准的债务限额421674.3亿元以内。

  当前,地方在债务管理和使用上仍然存在一定问题。报告指出,一些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有的专项债券项目管理和资金使用不尽规范。

  报告提出,今年将强化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建立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完善专项债券管理制度,加强项目穿透式管理,强化项目收入归集,确保按时偿还、不出风险。

  统筹好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和稳定发展,坚持省负总责、市县尽全力化债,层层压实责任,进一步落实一揽子化债方案。

  同时,健全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长效机制,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完善监管制度,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有序化解存量隐性债务,逐步降低债务风险水平。

  此外,对各类违法违规举债行为将严肃查处,加大问责结果公开力度,坚决防止一边化债、一边新增。完善全口径地方债务监测监管体系,分类推进地方融资平台转型。

  新京报记者 姜慧梓

点击进入专题: 2024年全国两会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英媒曝光:Meta、谷歌斥资数百万,游说美国封禁TikTok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中央军委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帮助中校以上军官全面准确学习领会习主席关于新时代政治建军重要论述,深化理解新时代政治建军方略,强化新征程上推进政治建军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经中央军委批准,军委政治工作部组织编印《习近平关于新时代政治建军重要论述选编》(以下简称《选编》),日前正式出版发行。

经济日报评论员:加强党的领导是深化改革根本保证——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由此可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文明的内涵上就是主张国与国之间相互依存、命运与共、合作共赢。相互依存是对“西方中心论”的结构性超越,即不将自己的价值观和模式强加于人,不搞意识形态对抗,超越“中心—边缘”模式,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命运与共是对“文明冲突论”的系统性批判,即在文明交流中加深对不同文明间差异的认识,承认各民族国家文明的独特性,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从全人类共同福祉出发,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促进和而不同、兼容并蓄的文明交流;合作共赢是对“国强必霸论”的总体性解构,即坚持和平合作、互利共赢,力求推动各国共同发展,建设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

据介绍,昆明犬体高58至70厘米,属于大型犬种,由中国历经70余年自主培育,其外形匀称、四肢强健,分为黑背、狼青、草黄三个品系。(记者 刘世炯 视频来源 公安部刑侦局)

《中国人》何罪之有?学者:“文化台独”让民进党当局草木皆兵

李志伟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古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璀璨夺目的中华文明,铸就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包括良渚遗址在内的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有力实证了我国各民族共同开拓了辽阔疆域、共同书写了悠久历史、共同创造了灿烂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精神。他表示,此次活动的举办,将进一步推动共同探究包括良渚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承载的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一起挖掘发生在之江大地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全方位展现新时代之江儿女在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中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现实图景。他表示,中国民族报社将以此次活动为样板,进一步密切与相关领域与地方的合作,充分利用“道中华”的内容优势、平台优势和多媒体的传播方式,深入展现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实践路径,形成一批理论研究成果和典型案例,为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提供资源,共同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毛宁回应西方国家唱衰中国经济:中国经济没有崩溃,反倒是“中国崩溃论”屡屡崩溃

来自上海的营员代表李昕和从小就对科技创新充满兴趣,很期待在夏令营中参观科技企业和博物馆,体验高科技的神奇。“我也期待和美国小伙伴们一起合作完成科学项目。相信通过团队合作,我们能碰撞出更多的创新火花。”李昕和表示,“虽然我们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但科学的魅力是无国界的,我们一定能成为好朋友,共同进步。同时,我也期待了解他们的故事,学习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